IMG_8884-2_LI.jpg

 

我很享受早晨的空間裡有著煮咖啡的香氣。

這包是超市愛好者旅行至葡萄牙時,可以在各間超市看到的國民咖啡品牌。

雖然不是那種現烘最香的品項,但是價格之親切,不買上一包,也有點說不太過去。

 

IMG_8892-2_LI.jpg

 

咖啡,學名Coffea Arabica是原生於非洲的植物,最早的咖啡樹生長在衣索比亞南方Kaffa地區的高山叢林裡。隨著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將咖啡樹帶到美洲新大陸,並成功的種植出來,如今美洲成為咖啡主要產區,巴西產量則位居全球之冠。

 

居住在Kaffa地區的奧羅米亞人很久以前就會採集野生咖啡果實食用,但要等到咖啡傳入葉門之後,才發展出人工種植。15世紀的葉門,沿紅海邊的港城摩卡Mokka壟斷了咖啡出口貿易(直到17世紀,摩卡都是最大的國際咖啡貿易中心),此時周圍開始有人種植咖啡,收成後的果實還要經過烘焙研磨,然後再用水烹煮。然後,咖啡香蔓延到了鄰近的城市,當然包括了聖地麥加。15世紀末,到麥加朝聖的信徒將咖啡帶進了波斯及鄂圖曼帝國,這杯神學家眼中或許藏著魔鬼的墨黑飲品在整個伊斯蘭世界流行起來,咖啡屋蓬勃的開張,大家聚集在這裡交流閒談下棋閱讀。17世紀初,威尼斯商人將咖啡引入國內,然後義大利盛行起來。1644年,馬賽商人Pierre de la Roque將咖啡烹煮器具及品嚐知識從君士坦丁堡帶回馬賽,咖啡香就這樣飄入了法蘭西之南,要再花個幾十年才會飄進首都巴黎。

 

儘管咖啡率先於鄰近地中海的歐洲城市飄香,普及度與咖啡館的風行卻始於海洋貿易發達的都會:阿姆斯特丹及倫敦。巴黎的第一杯咖啡,是鄂圖曼信使在1699年進貢給路易14的那一杯,此後,法國多數王公貴族迅速成了咖啡愛好者。巴黎的第一家咖啡館在1672年開張了,坐落於左岸的馬薩琳街Rue Mazarine。1686年第二家咖啡館Le Procope於老喜劇院街Rue de l'Ancienne Comédie開張,如今成了巴黎咖啡館中最古老的一間。在1720年的威尼斯,一家專賣咖啡Caffé的店家花神咖啡館Caffé Florian於聖馬可廣場開張了,直到今日依舊飄盪著咖啡與歷史的香氣。到了18世紀,霸權國家的大都會如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的貴族,已經流行著起床後先來杯咖啡了,這些族群是當時唯一負擔的起的社會階層。我們都知道,那時的咖啡是昂貴的舶來品,多用於朝廷進貢,關說獻禮,並不是拿出大把金幣就能輕易入手的遠方珍品,還得擁有一定程度的權勢地位,靠著社會關係的顯著確保來源穩定充足,才能在每日之始享受這杯飲料,珍貴程度一如現今時事中的酒精口罩。約莫在這個時期,歐洲人開始不再喝帶著咖啡渣的咖啡,也就是所謂土耳其咖啡,而是會將磨好的咖啡放進濾網中再用熱水沖。到了18世紀中葉,喝咖啡這件事擴展到西歐其他地方,再隨著商業利益的帶動,運進歐洲的咖啡貨櫃越來越多,價格迅速下跌,使得一般市民也能一嚐這杯飲品。就在這個時候,如法國史學之父Jules Michelet所說:巴黎變成一杯超大杯咖啡。

 

IMG_8899-2_LI.jpg

 

咖啡,也是一張杯子裡的地圖,裡面當然也有層層不公剝削以及人道氣候的爭議探討。根據公平貿易基金會的統計,全球有超過1.25億人靠咖啡來維持生計。今日,全球一天要喝掉20億杯咖啡,北歐五個國家長期穩坐咖啡最高消費紀錄寶座,且往往是較為昂貴的上等咖啡。不論春夏秋冬日照長短,北歐居民每年人均喝掉10公斤咖啡豆,以芬蘭人的12公斤拔得頭籌。站在經濟學的角度,咖啡的消耗量還是與生活水準息息相關。雖然咖啡已經是許多人的每日必須,說到底,它依舊可以算是小小小小的奢持品。人均所得高的國家不產咖啡卻大量消耗,咖啡生產國的新興國家卻消耗的少。

 

然而,還有什麼比得上晨間日光中的咖啡芬芳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咖啡的故事
    全站熱搜

    Chan 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