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著滷肉飯的滋味好一段時間。
真要著手烹煮的時候,發現有些食材很陌生,好比蒜酥。
找了幾間超市都撲空,最後將親友推薦的養生零嘴烘焙蒜片壓碎取代蒜酥使用。
然後,繼東坡肉之後再次上市場採買豬五花肉。
買回的肉跟我心中所想的也不太一樣...
如果要說我與肉販先生之間有著溝通障礙,那麼問題究竟是出現我身上還是肉販先生身上?
參考的幾樣做法中,很多厲害的行家都指定要將五花肉手切成條狀。
出發前,模擬著該怎麼溝通買肉,嫌費工的我原想要直接請肉販先生將肉絞成不太碎的絞肉。
抵達肉販攤位,毫不遲疑地拉開肉販的冷房玻璃窗,假裝經驗老道地說:老闆,我要買五花肉。
決定好我想要的用量之後,肉販先生問我要切嗎?
我心想,是要幫我切成那些條狀嗎?於是我說:好。
肉販先生再問:要怎麼切?
我猶豫了一下,說:恩...我要做滷肉飯的...
肉販先生說:好。
然後揮下磨的鋒利的切肉刀,俐落地切著豬肉。
我關上隔離肉舖與外頭空氣的冷房玻璃窗,在窗外愣愣地看著那些繼續變成塊狀的豬肉。
心裡想著:這是滷肉飯的正常大小嗎?還是"飯"字太微弱,消散在空氣中,肉販先生正在切的是滷肉塊的大小?
總之,回到家之後,比對一下別人的食材圖片,我的肉塊就是不太對勁。
只好再用我不太好的刀工,將已被切成肉塊的豬肉一塊塊對切。
可是,我向來就不是那種充滿溫柔與耐心去備材的烹飪者,對我來說料理的樂趣是在食材下鍋之後的事。
肉塊太多我太累,而且滷肉飯說穿了也是滷肉+飯,再說燉久一點更好吃,反正肉塊久燉也是會分散
耐心我沒有,時間我很多...
切肉的動作進行沒多久,我就決定:就這樣吧,不用再切了!
先起水鍋煮滷蛋用的水煮蛋,然後給食材拍照去。
<食材準備>
帶皮豬五花肉-1500g
烘焙蒜片 壓碎
紅蔥酥
醬油-100cc
紹興酒-200cc
眾香子-20顆 以棉袋裝好
八角-6朵 以棉袋裝好
青蔥-2株 切段,以棉繩綁好
砂糖-10g
水煮蛋 去殼
<做法>
1.取一只燉鍋,將豬肉放入鍋中慢慢煸炒至逼出豬肉油脂並呈現金黃色澤
2.取一只醬汁鍋,將砂糖與少量水放入鍋中,以小鍋煮成焦糖後,將焦糖加入煸炒好的豬肉中,攪拌均勻
3.加入蒜酥與紅蔥酥,拌炒均勻
4.火力轉為中大火,加入醬油
5.加入紹興酒,煮至酒氣散發
6.加入清水至淹蓋過所有食材,煮至沸騰後轉小火
7.加入八角、眾香子、青蔥
8.加入水煮蛋,蓋上鍋蓋以小火燉煮2小時後熄火,靜置隔夜後再繼續以小火燉煮1~2小時
燉煮的時候,適時攪動滷肉與蛋使上色及入味均勻
若要問我好吃嗎?
就像東坡肉一樣,燉好我就不想吃了...
但要說成功嗎?我想至少不算失敗的。
從滋味到香氣都很剛好...如果能忽略那個稍顯過大的肉塊的話。
反正也如我所預期的,燉久了,肉也散了...
有嚐到的人說很好吃,我說但是很油~
雖然說本來就不該要求一碗不油的滷肉飯。
可是隨鍋香滷的滷蛋,我倒很喜歡。尤其是滷後2~3天的風味,發散的最佳!
以及這樣水煮一包喜歡的青菜,淋上滷肉醬汁,拌一拌就香氣逼人。
我想,我會再嘗試料理一回微調版本的滷肉飯,用對的油脂比例與肉塊大小。